含尘空气进入自洁式沙尘过滤机组:携带大量沙尘颗粒的空气从机组的进气口(通常配有百叶窗或防雨罩进行初步防护)进入设备内部。
表面过滤:空气穿过多个并列安装的滤筒(或滤袋)。这些滤筒通常采用高效滤材(如聚酯无纺布、复合滤纸),高端型号会在表面覆有一层PTFE(聚四氟乙烯)薄膜。
关键:这层膜形成了“表面过滤”,而非深度过滤。粉尘被阻挡在滤材的外表面,并逐渐积聚形成一层“粉尘初层”。
效果:洁净的空气则穿透滤材,进入滤筒的洁净侧,最后汇集到出气口,被送往需要保护的设备(如发动机、压缩机)。
压差监测:控制系统(通常是PLC)通过压差传感器实时监测滤筒洁净侧(出口)与肮脏侧(进口)之间的压力差,即进气阻力。
触发判断:随着滤筒外表面的粉尘层不断增厚,进气阻力会逐步升高。
当阻力达到预设的上限值(例如:1500 Pa)时,控制系统判定滤筒需要进行清洁,立即启动自洁程序。
除了压差触发,系统通常也设有定时模式(按固定时间间隔清洁)和手动模式,但压差触发是最科学和节能的核心模式。
这是“自洁”功能的关键,其过程高效且迅速:
脉冲指令:控制系统发出指令,打开对应一组滤筒(通常是1-4个)的电磁脉冲阀。
高压气流释放:电磁阀瞬间开启,使来自外部或内置的储气罐的压缩空气(压力通常为0.4-0.7 MPa)以极高的速度涌入安装在滤筒上方的文氏管。
形成反向冲击:
文氏管的作用是有效引导和放大气流。
这股瞬间的、强大的反向脉冲气流,从滤筒的洁净侧内部,反向冲向滤筒的外侧。
震落粉尘:这股反向气流使滤筒产生高频的膨胀和抖动,强大的机械力和气流冲击力将牢固附着在滤筒外表面的“粉尘饼”有效地震裂并吹落。
粉尘下落:被清除的粉尘在自身重力作用下,向下坠落至机组底部的集灰斗中。
顺序循环:自洁程序遵循 “逐排、轮流” 的原则。每次只清洁一排或一组滤筒,整个过程在数十到数百毫秒内完成。随后,系统暂停片刻(可设定,如10-30秒),再清洁下一组滤筒。这样可以确保在清灰过程中,始终有大部分滤筒在正常工作,机组整体的过滤功能永不中断,持续为设备提供洁净空气。
定期排灰:积聚在集灰斗中的粉尘需要定期通过手动蝶阀、星型卸料器或螺旋输送机等装置排出。